兴汉财研社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兴汉财研社

郑挺颖:广交会“登高”更见“云景好”

发布时间:2021-10-15 21:00:51

阅读次数:2848次

10月14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州出席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(广交会)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。他表示,广交会创立65年来历经风雨却从未间断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习近平主席为此次广交会发来贺信,表明了中国始终坚持扩大开放、促进自由贸易的坚定决心。一部广交会的历史,就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、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,也是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、实现互利共赢的历史。

当天,适逢“今日云景好,水绿秋山明”的重阳节。

云、绿、明,既是诗情画意,也可看作是对现实的注脚。

政能亮丨广交会“登高”更见“云景好”

接连三次“登云”的广交会,彰显出中国线上贸易方案的醇熟与游刃有余。在“云”端,结交新老朋友,共话贸易合作,其背后,靠的是日新月异的中国互联网产业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从制造到“智造”的不断创新。

“登云”看“云景”,打破了跨境贸易的时空界限。

而打破贸易时空界限,离不开政治(政策)沟通。

按照已故政治思想家乔万尼·萨托利(Giovanni Sartori)的说法,“沟通”是政治中最具“包容性”的功能,“所有的政治体系毫无例外的都有政治沟通”。

近年来,中方在多个场合多次阐释这样的理念:一贯坚持自由贸易,主张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,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和各种名目的双重标准做法。希望各地区、各类自由贸易安排都能遵循开放、透明和包容的原则,为全球贸易创造更加自由和便利的环境,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。

而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理念,也历经“强调产值的增长”、“关注弱势群体的增长”、以及“包容性增长”的演进过程。中国对外贸易要实现“包容性增长”,离不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、节能减排。

近年来,绿色发展理念以其独特的价值,在中国得到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,且日渐深入人心。相对于传统的“黑色”发展,绿色发展的独到之处,在于其特有的生态文明价值观。

本次广交会,也是绿色打底。本届广交会把服务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作为办展的指导原则,把推进广交会绿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。一件白色衬衫、一大块地面砖、一辆电动车,一架绿色环保的自动驾驶飞行器……绿色产品正在“绿化”广交会。据悉,本届广交会将展出超过15万件低碳、环保、节能等产品,助推中国的绿色产业更好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,并全方位切入绿色发展的新赛道。

打破贸易时空界限,也离不开文化融通。

有道是,“树大成荫鸟来宿,虚怀若谷人来聚。”低调内敛、开放包容、热情好客的广东人,千百年来一直让外商有口皆碑。时至今日,广东的开放仍走在中国的前列。低调者谦让,谦让者低调,从结果导向来看,这或可视为“最有内涵的高调”。

打破贸易时空界限,更离不开民心相通。

国与国的交往,人与人的交流,全在乎心,而非身体接近、形式亲近。世上有点头之交、点赞之交,也有对付之交,甚至还有口是心非乃至形同陌路。倘若没有基本了解,那就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,何来融合?身处“地球村”,最重要的是“实心”的互助,真正心与心的链接。

当然,在对外交往中,产生误解,产生隔阂,也是实情。但只要利益攸关方认识到有共同的利益诉求,有相互依存的热望,便必然会有沟通融合的必要。

中国人重情重义,在结交新朋友的时候,也不会忘记老朋友,能在独乐乐之余,兼容众乐乐之喜。深受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国人,还抱持着“戒慎恐惧”的心态,在勇于面对挑战、勇于承担责任的同时,也不把来自世界各国、各地区的支持当作理所当然,而是以包容的胸怀,抱持同理心,尽可能从对方的处境来感同身受,进而凝聚最大的共识和合作诚意。

疫情,给世界各地带来创伤,也助推“地球村”的“村民”成为“相亲相爱一家人”、抱团取暖的一家人。我们在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同时,还需进一步侧耳倾听“地球村”其他“村民”的声音,感同身受他人的情境。而这,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。(作者郑挺颖系政邦智库研究员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)

(稿件来源:凤凰网)

头条

微博